供销社 B2B 订货商城,是供销合作社体系内聚焦 “企业间批量订货” 场景搭建的数字化交易平台,核心服务于供销社总部、各级经销商、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商超、餐饮企业等 B 端客户,实现农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产品(生鲜、粮油、特色农品等)及农业服务(农机租赁、植保服务等)的在线批量采购、订单协同与履约管理。
不同于面向 C 端消费者的零售平台,该商城以 “降本增效、稳定供应链” 为核心目标,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 “供销社总部 - 经销商 - 终端客户” 的订货链路,既满足 B 端客户 “批量采购、账期结算、稳定供货” 的需求,又助力供销社整合上下游资源,强化对农业产业链的服务能力,是供销社数字化转型中 “流通环节数字化” 的关键载体。
国家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多次强调 “加快农业供应链数字化建设”。2023 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 B2B 订货体系,提升农资供应与农产品流通效率”;地方供销社亦响应政策,如河南、湖北等农业大省推动省级供销社 B2B 订货商城建设,解决传统订货模式的低效问题。
传统供销社订货流程存在明显短板:一是链路冗长,基层经销商需线下提交订货单(如乡镇经销商到县级供销社填表订货),信息传递需经过多层级,易出现 “订单错漏、响应滞后”,春耕、秋收等旺季时,订货周期长达 7-10 天;二是协同低效,订货需求与库存信息脱节,经销商难以实时掌握供销社总部的货源情况,易出现 “订不到货” 或 “盲目订货导致积压”;三是结算复杂,依赖线下对账、对公转账,结算周期长,且缺乏灵活的账期支持,中小经销商资金压力大;四是服务单一,仅提供订货功能,无法配套物流追踪、农技指导等增值服务,难以满足 B 端客户全链路需求。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为供销社 B2B 订货商城提供了技术基础:云计算支撑海量 B 端客户并发订货与数据存储,保障旺季平台稳定运行;大数据可分析区域订货趋势,辅助供销社提前备货;移动互联网让基层经销商通过手机 APP / 小程序便捷订货,降低数字化使用门槛;API 接口技术则实现与供销社库存系统、物流系统、财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打通数据链路。
供应链中枢:连接供销社总部(或核心供应商)与 B 端客户,实现 “需求端 - 供给端” 的精准匹配,如根据种植大户的农资需求,协调总部优先供货。
效率提升工具:通过在线订货、自动履约、实时对账,缩短订货周期,降低人工成本,如将传统 7 天的订货流程压缩至 1-2 天。
产业赋能载体:依托订货数据为 B 端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如为农业合作社推荐适配的农资套餐,为商超提供农产品溯源支持。
公信力强:依托供销社 70 余年的为农服务经验,在农资质量、农产品品质上具备天然信任背书,避免纯互联网平台 “品控难” 的问题。
资源整合能力突出:可直接对接供销社线下仓储、物流网络(全国 3.7 万个乡镇供销社网点),实现 “线上订货 + 线下就近履约”,物流成本较纯线上平台低 10%-15%。
兼顾公益与市场属性:既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农资订货价格,保障农户利益(公益属性);又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账期、物流)获取合理收益,实现平台可持续运营(市场属性)。
供销社 B2B 订货商城基于 “云原生 + 中台化” 架构设计,确保与供销社现有经销商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财务系统互联互通,典型架构分为四层:
|
架构层级 |
核心构成 |
功能说明 |
|
基础支撑层 |
云服务器、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加密、防篡改)、移动适配接口(APP / 小程序 / PC 端)、物联网设备接口(仓储传感器、物流追踪设备) |
保障平台稳定运行,防范 B 端客户数据泄露与交易风险;支持多终端订货,适配经销商、种植大户等不同客户的使用场景;对接仓储设备实现库存实时同步 |
|
数据中台层 |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治理模块、数据资产库(客户档案库、订货数据集、库存数据集)、数据分析模型(需求预测、库存预警模型) |
采集 B 端客户订货数据、供销社库存数据,进行清洗与标准化;通过需求预测模型预判区域订货高峰,辅助总部提前备货,如预测东北春耕季化肥需求增长 20% |
|
业务中台层 |
商品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结算管理模块、客户管理模块 |
沉淀核心业务能力,实现商品上下架、订单处理、库存同步、对账结算的标准化,避免 “数据孤岛”,如订单信息实时同步至财务系统,自动生成对账凭证 |
|
应用服务层 |
订货中心、履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增值服务中心 |
面向 B 端客户提供订货、查单、售后等服务;面向供销社提供订单管控、履约调度服务;提供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入口 |
常规批量订货:B 端客户可按 “箱、吨、亩” 等批量单位下单,支持 “阶梯定价”(如订购化肥 100 吨以上享 9.5 折),适配经销商、种植大户的批量采购需求;平台自动关联客户历史订货记录,提供 “一键复购” 功能,减少重复操作,如某乡镇经销商每月需订购固定品类农药,可通过复购功能 10 秒完成下单。
定制化订货:农业合作社、大型商超等客户可提交 “定制需求”,如合作社需要 “适配盐碱地的小麦种子 + 配套化肥套餐”,商超需要 “规格统一的精品蔬菜”,平台对接供销社总部或核心供应商,生成定制化订货方案,确保需求精准落地。
应急订货通道:针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突发情况,开通应急订货入口,如农户突遇水稻病虫害,可通过该通道紧急订购农药,平台优先调度货源,履约周期缩短至 24-48 小时,2024 年江苏某县水稻病虫害爆发期间,该通道帮助 500 余户农户快速获取农药,减少损失。
商品精细化运营:按 “农资(化肥、农药、种子)、农产品(生鲜、粮油、加工品)、服务(农机租赁、农技指导)” 分类上架商品,每个商品附带详细参数(如化肥氮磷钾含量、农产品检测报告、农机作业范围)与使用指南(如农药稀释比例),帮助客户精准选型;支持 “资质审核”,仅允许符合供销社标准的商品入驻,杜绝 “三无农资”“非标农产品”。
动态价格管控:总部可根据市场行情、订货量、客户等级调整价格,如春耕旺季农资价格微调,A 级经销商享额外折扣;支持 “区域定价”,如针对偏远山区,考虑物流成本适当调整价格,确保价格公平性与合理性。
库存实时可视:B 端客户在订货时可实时查看供销社总部及就近仓库的库存情况(如 “郑州仓库化肥库存 500 吨,可满足 3 天订货需求”),避免盲目下单;总部通过平台监控全网库存,若某区域库存低于安全阈值(如仅能满足 5 天需求),自动触发补货提醒,确保货源稳定。
订单全流程追踪:客户下单后,可实时查看订单状态(已接单、备货中、已发货、已签收),平台同步推送物流信息(如承运商、运单号、预计送达时间),支持地图定位追踪;订单异常(如缺货、物流延迟)时,平台自动预警并推送解决方案(如更换相似商品、调整配送路线),2023 年秋收季,某省平台订单异常率从传统 8% 降至 1.2%。
多维度物流适配:对接供销社自有物流与第三方物流(邮政、农业专线物流),提供 “干线运输 + 末端配送” 一体化服务,如经销商订购 100 吨化肥,由干线物流运至县域仓库,再由供销社乡镇网点配送至门店;支持 “自提” 选项,客户可到就近供销社仓库提货,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订货地址与仓库分布,智能推荐最优物流方案,如某种植大户位于两个仓库之间,平台计算后推荐距离更近的仓库发货,物流成本降低 8%-10%;支持 “合并配送”,若同一区域多个客户订购同类商品,合并发货减少运输次数,提升物流效率。
在线即时结算:支持对公转账、银行承兑汇票、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客户下单后可直接在线付款,资金实时到账,平台自动生成电子收据,避免线下转账的延迟与风险。
账期结算支持:针对优质客户(如 A 级经销商、长期合作的农业合作社),提供定制化账期(如 30 天、60 天),客户在账期内完成付款即可,缓解中小客户资金周转压力;平台自动记录账期内订单与欠款金额,到期前 3 天提醒客户付款,降低坏账风险。
批量对账与发票:平台按周期(月度、季度)自动生成对账报表,清晰呈现客户订货金额、付款金额、欠款金额,支持在线确认与导出;客户确认对账后,可在线申请开具增值税发票(专票 / 普票),平台对接供销社财务系统,自动生成发票并邮寄,对账与开票效率提升 70%。
订单数据实时同步至供销社财务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减少财务人员人工录入工作;支持与税务系统对接,实现发票数据自动上传,降低税务申报难度;通过数据分析,为供销社提供 “订货金额趋势”“客户付款率” 等财务报表,辅助财务决策。
基于 “订货金额、履约记录、合作年限” 将客户分为 A、B、C 三级:A 级客户享优先供货、最长账期、最低折扣(如订货满 50 万元享 9 折);B 级客户享常规账期与折扣;C 级客户需预付款或短账期,通过分层激励客户提升订货规模,2024 年某省级平台 A 级客户订货金额占比达 45%,带动整体订货量增长 30%。
农技服务对接:平台接入供销社农技专家库,客户在订货时可同步预约农技服务(如农药使用指导、土壤检测),如种植大户订购小麦种子后,可预约专家上门指导播种密度;提供农技课程库(视频 / 图文),客户可免费学习,提升种植与经营能力。
金融服务支持:基于客户订货数据与信用等级,对接合作银行提供 “订货贷”,客户可凭未结算的订货单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订货款项,额度最高 500 万元,利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支持 “订单保险”,若商品质量问题或物流损坏,由保险公司赔付,降低客户订货风险。
数据服务支持:为客户提供 “订货分析报告”,如某经销商的 “月度农资订货品类占比”“重点客户订货趋势”,帮助客户优化订货策略;为农业合作社提供 “区域农产品需求分析”,如某区域商超对有机蔬菜的订货量增长快,辅助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
总部层面:负责制定商城运营规则(商品标准、价格体系、结算政策),整合核心供应商资源(如农资生产企业、农产品基地),监控全网订货数据,统筹跨区域货源调配,如协调南方仓库向北方春耕季输送化肥。
区域层面:省级、市级供销社负责本地客户开发与服务(如走访乡镇经销商,指导使用商城),管理本地仓库与物流,处理区域内订单异常(如物流延迟、商品退换货),实现 “统筹管理 + 区域灵活服务”。
需求预测与备货:基于历史订货数据(如某区域历年 3 月化肥订货量)、外部数据(天气、种植计划),预测未来订货需求,总部提前备货,避免缺货或积压,2024 年某省平台通过需求预测,春耕季农资缺货率从传统 12% 降至 3%。
客户精准触达:针对不同客户类型推送个性化信息,如向种植大户推送农资新品,向商超推送当季特色农产品,提升订货转化率;对即将到期的账期客户,自动推送付款提醒,降低逾期率。
对接供销社体系内资源(经销商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与外部资源(物流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农技机构),形成 “订货 - 履约 - 金融 - 服务” 的全生态闭环,如客户在商城订货后,可直接预约物流、申请贷款、获取农技指导,无需跳转多平台,提升使用体验。
通过 B2B 订货商城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 “需求端数据反向驱动供给端”,如根据客户订货数据调整农资采购计划,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增强对 B 端客户的粘性,巩固供销社在农业流通领域的主渠道地位,2024 年某省级供销社商城上线后,合作经销商数量增长 25%,农资订货额增长 32%。
经销商:在线订货缩短流程,人工成本降低 15%-20%,账期支持缓解资金压力,库存可视避免盲目订货。
种植大户 / 合作社:批量订货享更低折扣,农技服务配套提升种植效率,农产品订货对接商超减少中间环节,收益提升 10%-15%。
商超 / 餐饮企业:稳定获取可溯源的农产品,物流配套保障供货时效,降低采购风险。
通过数字化订货与履约,优化农业供应链链路,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如农产品流通损耗从传统 20% 降至 10% 以下);订货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引导农资生产与农产品种植更贴合市场需求,助力农业产业从 “粗放型” 向 “精细化” 转型。
打通 “城市 B 端客户(商超、餐饮)” 与 “农村供给端(合作社、种植大户)” 的订货链路,让城市需求快速传导至农村,带动农产品上行;同时保障农资稳定下行至农村,支持农业生产,助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引入 AI 技术实现 “全自动订货推荐”,如根据种植大户的种植面积、作物类型,自动推荐适配的农资品类与数量;通过 AI 优化物流路线,降低运输成本;智能识别订单异常(如虚假订单、重复下单),提升风控能力。
从 “农资、农产品订货” 向更多农业场景延伸,如上线 “农机租赁订货”“农业保险订购”“农产品加工服务预订” 等功能,打造 “农业全场景 B2B 订货平台”,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向外部合作伙伴开放平台能力,如允许优质农资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丰富商品品类;向地方供销社开放定制化模块,支持不同省份根据农业特点调整功能(如东北侧重粮食类农资订货,南方侧重果蔬类农产品订货),构建开放共赢的农业 B2B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