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资搬运协会(MHI)和德勤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80%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供应链未来5年将占据统治地位,16%的企业认为数字供应链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数字化供应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已成行业共识。那物流企业如何抓住这个发展趋势呢?笔者认为服务产品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原因在于数字化供应链可以获取并最大程度地利用不同来源的实时数据。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前提则是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各动作的信息化,否则系统无法实时获取到相应的信息。而要实现信息化,则需要将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水平进行标准化;否则无法转化成唯一性、通用性的计算机语言,自然也就无法信息化。而将服务流程、动作进行模块化划分,则是进行服务标准化的有效办法;因为模块化之后,才便于提炼总结该部分的共性特点,才能进而制订相应标准。
服务产品化正是一个把服务内容分解,并标准化的过程,所以可以说物流服务产品化是实现供应链数字化的重要着力点。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快递企业之外,部分综合物流企业也在物流服务产品化的方向上探索;中外运就曾聘请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向其咨询如何实现合同物流服务的产品化问题;百世物流也曾聘请IBM咨询团队,希望以DHL为标杆,谋划物流服务产品化的实现路径。
而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物流服务产品主要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延伸,二是传统物流服务向供应链服务升级。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快递行业的领先企业身上,比如京东物流,从自营快递服务开始,逐渐构建起中小件网、大件网、冷链网、B2B网、跨境网、众包网(达达)六大物流服务网络,其中还涉足大客户合同物流的行业解决方案服务领域;而且在顺丰、三通一达竞争格局已定的情况下,还宣布加入个人快递的竞争行列,笔者认为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做大业务量,仍然是为了拼齐其物流服务版图,构建起综合性、全版图的物流服务产品体系。
再比如顺丰速运,发迹于快递领域的商务件、时效件,在其品牌、网络、流量、科技等元素逐渐形成优势的同时,顺丰向综合物流服务平台迈进,其服务产品逐步延伸到大票快递、重货零担、冷链运输、同城配送、国际快递等物流服务领域;而为了达成其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的设想,不惜以55亿元的高昂代价收购DHL供应链中国区业务,强化其自身在供应链服务上的能力与客户资源。
随着市场及行业的发展,货主企业对于物流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整体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客户需求的变化,自然也就要求合同物流企业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方向升级发展,也就是供应链服务的领域,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物流服务领域。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传统合同物流企业身上,除了宝供物流之外,比如还有海格物流,它就选择了从3PL向4PL升级的发展道路,打造智慧供应链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于商流订单管理(采购订单、销售订单)、综合物流订单管理、配送(国内、中港、港口)、货代(海运、空运、铁路)、跨境电商、内贸海运等多个供应链场景;并逐渐从一家以物流服务为主收入结构的传统公司转变为以物流、金融、数据和订单管理服务等多样化收入结构的新型公司。
再比如中外运,在其“一三五”战略中就提到,其代理及相关业务向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服务转型,并曾开展过“物流桥项目”,打造创新型一站式生态圈公共平台,提供产品化、标准化、透明化的物流服务,为跨境电商外贸企业提供高效、准确、节省、安全的B2B2C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
而马士基在2018年9月也宣布将合并丹马士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马士基航运的海运产品,以新马士基的品牌形象面向市场进行产品和服务的销售;目前其组织架构调整已完成,新团队成员也基本到位,并计划在2019年为客户提供包括航运、多式联运、仓储、报关等全方位服务,以及数字化、端到端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在物流服务产品这两个发展趋势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投入的重要性。顺丰速运为了充实、强化其综合物流服务平台,通过与夏晖成立合资公司发力冷链物流,通过与中铁快运成立合资公司拓展高铁快递,通过收购DHL供应链中国区业务提升了供应链服务能力……这些动作的背后均是大量资金的投入。
而申通、圆通等快递企业为了提升其服务水平与稳定性,在上市获得充足资金之后,加快了转运中心这一核心节点资源的自营化进程,将加盟商的转运中心逐步收购回来,并加大分拣机器人、自动化扫描、自动化称重、自动化计泡等自动化分拣设备的应用,通过技术投入,提升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及服务稳定性。
文章来源:亿欧网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是国内知名企业级电商平台提供商,为企业级商家提供系统开发(多种模式电商平台搭建:B2B/B2B2C/B2C/O2O/新零售等)、供应商系统搭建及电商解决方案服务>